北斗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系統建設
2月初,當新春走基層采訪組到達秦嶺深處——藍田縣湯峪鎮的時候,見到了正在進行陜西省北斗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系統建設項目二等水準測量的國測一大隊二中隊技術人員。此前幾天,秦嶺下了兩場大雪,山上根本無法開展工作。我們到達時,山坡上、路旁隨處可見大片的殘雪,有的路段泥濘不堪。但測繪隊員們已經開始爭分奪秒地進行緊張的測量工作了。他們在秦嶺測區已經施測一個多月。
國測一大隊的技術人員正在進行二等水準測量
他們施測的,是近期的重點測繪工程項目,從一個側面體現了陜西測繪地理信息局在陜西省追趕超越過程中發揮的突出作用。
乘勢而上 抓住超越的機遇
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陜西并發表重要講話,對陜西發展作出追趕超越的新定位。陜西全省迅速行動,大力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和中央三辦文件精神,以實際行動邁出了追趕超越的步伐。
陜西局抓住機遇,適時向省委省政府提出開展陜西省北斗基準站系統建設的建議。陜西局局長楊宏山說:“陜西省大體上地處全國幾何中心地帶,地理區位優勢顯著。開展省級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系統建設,對于大力發展測繪地理信息事業,大力提高測繪地理信息服務保障水平,意義很大,我們必須急起直追,而且必須超越。”
說到建設這個系統的作用,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主任郭春喜向記者娓娓道來:系統建成后可以改變傳統測量模式,直接為陜西和鄰省提供全方位無縫連續的高精度衛星導航定位服務,為區域合作規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國家主權維護等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可以極大地促進區域資源共享,避免重復投資,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比如在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大型建筑物變形監測、城市地面沉降監測、地裂縫監測等方面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地理空間信息;可大大提高地震預報和監測、氣象監測的準確度,并為生態資源調查和生態保護提供數據;基于“北斗導航+通信+人工智能”技術,可實時進行分米級車輛跟蹤、話務指揮等工作,加速智能交通建設;在重大突發事故中,可快速為指揮部門和救援人員提供精確的位置信息,為救援實施、災害評估提供決策支撐;在即將開展的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中,可充分發揮其高效、實時、可靠的特點,實現國土信息數據的快速獲取與更新。
2015年7月,陜西省委省政府召開專題會,研究部署全省北斗基準站系統建設工作。2016年11月,省發改委批復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在陜西省委省政府及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的關心支持下,陜西局2017年全面開展項目建設。
亮點紛呈 實現超越的保證
郭春喜說:“我們起步不算早,但我們有更高的起點和要求。我們要打造全國一流的項目工程。”
郭春喜對著一幅陜西省北斗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分布示意圖,向記者侃侃而談。陜西省北斗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系統由基準站、通信系統、數控中心、用戶服務四大子系統組成,基準站通過接收各類衛星信號,將數據通過通信網絡傳輸到數控中心,中心將處理后的差分信息向用戶播發,為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導航定位服務。
陜西省北斗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系統特點十分突出。在系統設計方面,采用國內外先進的軟硬件實時接收和處理我國北斗、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歐洲伽利略衛星數據,高起點建成以北斗為核心,無縫覆蓋、穩定可靠、實時高效的綜合衛星導航服務系統。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高標準新建60座、升級改造28座基準站。建設內容涵蓋站址勘選、24小時環境測試、精密觀測墩建造、對中觀測標志安裝,以及觀測室、工作室、附屬設施建設。在通信網絡建設方面:構建以數控中心為總節點,60條站點專線、2條地震氣象專線、8條鄰省專線為分節點的多層異構網絡,以及1條差分信息用戶專網。在數控中心建設方面,利用省測繪地理信息大數據中心已有資源,研發基于云架構和觀測數據混合式存儲的管理平臺,著力突破數據資源共享、數據分布式存儲、信息安全等關鍵問題。在提升系統精度方面,同步布測320點GNSS大地控制點、9950公里水準控制網、15個絕對重力控制點,將實現平面、高程、重力基準的并置與統一,提升空間定位基準的精度與現勢性,構建完成新一代覆蓋全省的現代測繪基準體系。
陜西局還提出,要著力打造精品工程、創新工程、安全工程、綠色工程。
何為精品工程?郭春喜說,整個項目,要保證選址和施工都是一流水平。全省88座基準站,將結合陜西省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特點、地理地貌特征等合理地布設站點,其中陜北的平均間距為60公里、關中為45公里、陜南為55公里,平均間距在全國也算是比較密的,加上陜西省周邊的120個點,可實現全省均勻精度覆蓋。60個新建站的觀測墩均一次整體澆注,基坑尺寸誤差為正負5厘米;地面敦體垂直度不超過3‰;水準標志安裝誤差為正負2毫米;GNSS強制對中裝置采用專用輔助安裝器,確保標志中心與墩面幾何中心之差小于或等于3毫米;所有強電、弱電、光纖等進出均預埋和布設統一管道,尺寸和規格完全統一。
這個項目的創新點也是可圈可點。一是將在全國率先一次性建成實現所有站點以北斗為主、兼容其他星座的綜合服務系統,采用的軟硬件可實時接收和處理四種衛星數據。二是在大數據中心構架下做數控中心,突破了數據共享和數據存儲等安全問題。三是不僅僅是建基準站,而是構建完成新一代集平面、高程、重力網為一體的覆蓋陜西省的現代測繪基準體系,三個網融合統一,改變了傳統的測量模式,在陜西省實現分米級、厘米級乃至毫米級定位服務。通信網絡建設以數控中心為總節點,各站點、地震局、氣象局、臨省數控中心為分節點,形成多層異構網絡及差分信息VPN用戶專網,滿足數據傳輸、共享與應用服務的多元化需求;采用UPS與風光互補復合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相結合的供電方式,可解決部分站點無法穩定供電的問題。
“安全是個重要問題。這也是我們提出打造安全工程原因。”郭春喜介紹說,施工前,為最大限度地減少持續高溫、暴雨、山體滑坡等帶來的安全隱患,制定了《省北斗基準站建設項目現場管理規定》等相關規定,并聯合當地政府,在施工環境、交通運輸、施工安全等方面制定多項預案;建立安全生產每日匯報制度,每支施工隊每天定期匯報施工現場人員、設備、場地等安全情況;定期召開安全生產三方例會,反饋和處理施工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和存在的各類安全隱患。
綠色工程也是亮點。項目圍繞貫徹綠色發展的理念,在站點選址時,絕不占用林地農田;在建設過程中不使用任何大型機械以及大型運輸車等大能耗的裝備;站點僅安裝低功率測繪專用精密儀器、計算機等裝備設施,一天只需幾度電,而且不采用有污染的裝備,不對周邊環境造成任何影響;為減少人力成本資源,項目辦分步組織,同期推進各項建設工作。
只爭朝夕 加快超越的步伐
據介紹,該項目自2017年全面實施以來,進展順利。目前,59座基準站站點主體建設工作已經基本完成,數據中心建設及設備購置正有序推進。
在藍田湯峪鎮記者了解到,國測一大隊的技術人員為了工程順利完成,每天不畏嚴寒,早出晚歸,精神狀態非常好,充分展現了測繪健兒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展現了“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風采,展現了國測一大隊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據了解,他們一年來有300多天都奔波在各地進行外業工作。
陜西局有關領導預計,5年后陜西省將形成產值過百億的基于位置服務的產業群。屆時,高精度北斗定位將像居民用水、用電一樣方便,成為觸手可及、隨需而用的公共服務,造福千家萬戶、服務各行各業,促進國家和全省經濟發展。
更多相關
記錄歷史,傳承文明—影像RTK助力歷史建筑保護 中海達V5 北斗海達TS6
廣東歷史建筑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產物,是人類歷史的見證留存。由于自然地理氣候等原因,歷史建筑逐漸破敗消亡,保護歷史建筑傳承歷史刻不容緩。近年來,通過實景三維技術對歷史建筑進行精細化重建,能夠...
第五屆全國測繪地理信息行業競賽-地圖繪制員職業技能競賽開賽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南方測繪杯”第五屆全國測繪地理信息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總決賽地圖繪制員賽項在美麗的浙江杭州正式拉開帷幕。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黨組成員,競賽組委會常務副主任宋超智,浙江省政協副...
無人機傾斜攝影測量技術應用范圍現狀與發展前景
近幾年以來發展起來的一項新的測量技術傾斜攝影測量技術,其改變了傳統航測遙感影響只能從垂直方向進行拍攝的限制,傾斜攝影測量技術利用多臺傳感器從不同的角度對數據采集,高效快速的獲取海量的數據信息,真實...
“厲害了!1+1”丨如此輕松測導線,就用測量機器人聯合“導線助手Pro”軟件
在精密控制測量和變形監測項目中,由于要求的精度較高,因此不能采用常規的測量點坐標的方式進行,而必須按照多測回測角的模式對測量點進行多個測回的全圓觀測,并且在測量過程中還需要對角度和距離進行各種限差的檢...
RTK全面步入無基站輕松測繪時代,“一臺設備,一個賬號”坐享全國厘米級精度
從2014年至今,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已在全國部署了1000余個基站,連成的全國一張網,已經能為行業及普通客戶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務。這是從獨立“建電站”,發展到“組建電網”提供的公共服務。 這是全...
給自己一個干測繪的理由
老劉是一位從事測繪地信行業十余年的老測量員了。前段時間坐一起聊天,感嘆人生不易,過往辛苦,說別人是“歲月催人老”,自己是“工作性質使人老”。 他說,網上有個段子,是關于測繪專業的: 如果你某天...
其域靈光Lixel L2 Pro三維激光掃描儀
其域靈光LixelL2Pro三維激光掃描儀是其域創新研發的一款手持三維實時重建設備,以下是對該產品的詳細介紹:一、產品概述其域靈光L2Pro三維激光掃描儀集成了激光雷達、三彩色相機、高精度慣導及...
中海達RTK在測繪行業應用的優勢
中海達RTK以衛星導航定位技術為基礎,融合聲吶、光電、慣導、激光雷達、UWB超寬帶、星基增強等多種技術,已形成“海陸空天、室內外”全方位、全空間的高精度定位產業布局,中海達RTK結合強大的數據采集和后...